今天也就是2月25日是京都大学入学考试的二次试验的日子,这一天全国各地的顶尖高材生都来到京都,实现他们的名校梦。但是在如此紧张的气氛中,却有一个雕像好像比京都大学更吸引人们的目光,成了冬日里京都大学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折田先生像!
首先小编和大家介绍一下折田先生像吧!
折田先生像(おりたせんせいぞう),是日本京都大学前身之一的旧制第三高等学校的首任校长折田彦市的纪念铜像。该铜像原本放置于京都大学校园内,但之后屡遭涂鸦和恶搞,并发展为京都大学的独特校园文化的图腾之一。1997年,校方撤去铜像,在基座上保留“折田先生像”的文字,并开始展示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从2005年前后开始,在每年的入学考试期间,都会定期放置新的展示物,也都被称为“折田先生像”。
折田彦市(1849年-1920年)在第三高等学校(包括其前身)担任校长一职长达30年,也是京都帝国大学的创始委员之一。在折田校长下养成的三高的自由学风,对于后来的京都大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了表彰折田先生的功绩,从1940年后一共制作过三次纪念像。
不知从何时开始,铜像屡遭涂鸦和恶搞。由于并非偶然为之的单发事件,
连续遭到涂鸦的铜像引起了校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开始仅仅是喷漆涂色,但之后恶搞逐步升级,为铜像添加手臂、让铜像扛着自行车、给铜像整体覆盖其他物体等行为屡见不鲜。
至迟在1986年,铜像的脸部被喷成红色,基座上涂有“怒汉”的文字,这在京都大学内被戏谑为“京大怒汉”。这一涂鸦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1990年好事者又将红色脸喷成蓝色,基座上写着“别生气啦”。至此,一连串的恶搞涂鸦开始出现。在“别生气啦”之后,铜像又被装扮成“歌舞伎形象”。
对此校方迅速进行了清除。之后恶搞者在铜像上添加了合成树脂制成的双手、或者在铜像肩上架上自行车等等。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对折田先生像的涂鸦恶搞也逐步升级,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作为上述涂鸦恶搞的对策,1994年校方一度清除了涂鸦和恶搞的污迹,并在像旁树立了一块告示牌,要求学生停止恶作剧。1997年3月校方决定将铜像和基座撤去,收藏于综合人类学部图书馆的地下书库。
该铜像在13年之后的2010年10月起,在京大吉田校区本部校园南侧的三高纪念馆设置准备室公开陈列展示
撤走铜像后的模型制作
此外,每年的告示板的背面都会依惯例贴着一张日本当红女星的照片。
2003年 - 安倍夏美
2004年 - 上戸彩
2005年 - 石原里美
2007年 - 绫濑遥
2008年 - 北乃纪伊
2009年 - 优木真央美
2010年 - 广末凉子
2011年 - 加藤爱
2012年 - 本假屋唯香
2013年 - 岩佐真悠子
2014年 - 前田亜美
2015年 - 菅野美穂
2008年的天炸虾超人版本出现后,京都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推进机构在校方官网发表公开声明。该声明总体上正面评价了历年来放置的模型,将折田先生像作为“吉田校区内的一道风景线”进行了默许。但是,对于好事者任意破坏折田先生像(包括模型)的行为,校方也严厉予以指责,认为这是“破坏创作物的最为恶劣卑下野蛮的行为”。另一方面,学校也接到了如《面包超人》系列的版权所有人等企业提出的质询,虽然未被要求撤去模型,但要求校方确保版权形象不受损害。为此,机构要求模型制作者在合适的时候自行撤去模型,如明确已污损的情况下机构也会自行处理模型。
京都大学幽雅闲静,人文气息浓厚。强调学生的自主权、承袭旧制第三高等学校的“自由的学风”。 日本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化学奖、生物奖都是京都大学的毕业生。京都大学已经有九个诺贝尔奖得主和两个菲尔兹奖得主,特别是在追求自然、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这一块,京都大学应该是亚洲的国家当中,获得菲尔兹奖、诺贝尔奖最多的学校。 由此可看出京都大学作为一所规模巨大的老牌旧帝国大学,高扬“学风自由”的旗帜,重视引导学问潮流的研究工作,推进尖端独创性研究,积极发挥作为世界最高水准研究据点的作用,旨在培养在社会的各领域都处于领导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材。